品牌背書撐不起商業落地:永續紡織新星 Renewcell 擴張破局背後的現實困境
- studio Slash

- 6月23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7月25日

Renewcell 成立於 2012 年,來自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學術研究,原本聚焦生質燃料,卻意外開發出能從舊衣中提取再生纖維素的技術。這項材料被命名為 Circulose®,是一種利用廢棄棉質衣物製成的再生紙漿,可以用來取代傳統木漿,製成黏膠、Lyocell 等纖維,讓「舊衣 → 原料 → 新衣」這件事變得可行。
時尚品牌如 H&M、Zara 先後投資與簽署合作協議、獲得 Levi’s、Zara 母公司 Inditex 等品牌青睞,媒體爭相報導。2020 年,公司成功上市並投入重金建設年產能高達 12 萬噸的商業產線,成為循環時尚的代表性新創。
然而四年後,公司於 2024 年 2 月申請破產重整。股價大幅下跌、營運資金告急,這場急轉直下的危機,也成為永續時尚界最具爭議與關注的案例之一。
這場破產並非技術失敗,而是顯示出當一項創新落在尚未成熟的產業系統中,即使具備龐大潛力,也可能在推廣與承接過程中步履維艱、難以撐過商業化壓力。但這並不是故事的終點。2024 年 6 月,瑞典私募基金 Altor Equity Partners 收購了 Renewcell 的核心資產,並以 Circulose 為品牌重新整合運作,讓技術與產線在新的架構下延續,邁向下一階段的營運重啟。新經營團隊由前 H&M 執行長 Helena Helmersson 出任董事長,前麥肯錫顧問 Jonatan Janmark 接任 CEO,原 Interim CEO Magnus Lundmark 則繼續負責日常營運。環保組織 Canopy 的執行長 Nicole Rycroft 將此次收購視為時尚產業的「second chance」,指出這讓低碳、再生紡織材料有機會重新上線。
問題不在技術, 而是它落在了一個無人接應的位置
從商業操作面來看,Renewcell原先的策略的確存在不少問題:過早上市、倉促擴廠,錯估品牌承諾,最終造成資金週轉困難、庫存壓力上升。這些來自商業策略面的失誤,也已被《Wall Street Journal》與 SSIR 等媒體中有過深入分析。
問題的根本不僅是財務或策略失誤,而在於:即使再具潛力,創新也難在缺乏承接機制的產業中存活。
Circulose® 是供應鏈上游的原料,需要經過紡紗、織布、染整等流程才能變成服裝用布。但現有供應鏈流程並未為這類材料預留空間,多數中段工廠不熟悉它,也缺乏導入資源與誘因。
品牌喊出支持永續的口號,卻遲遲未將承諾轉化為實際採購行動。Circulose 無法直接納入品牌的快速生產節奏,也未能打入主力商品線,只出現在少數象徵性產品中。
簡單地說,這是一項站在太前面的創新沒有人預備接住它。就像一顆傳得很遠的球,但場上沒有人站在那裡。
從理想到現實: 創新落空的三個關鍵卡關

1.供應鏈銜接失靈:好材料找不到落腳點
Circulose® 是一種位在中游的再生原料,不是品牌直接採購的布料,也不是工廠熟悉的材料。導入它,需要加工廠改變流程、重新測試,還得投入人力和時間,許多工廠因此不願意嘗試。
Renewcell 原期待品牌主導推動材料導入,但供應鏈中缺乏整合,導致這項創新卡在中段,無法真正落地。
2.品牌表態支持 ≠ 實際採購:口號與下單之間的鴻溝
大品牌雖然公開支持 Circulose®,也參與形象合作系列,但真正下單的數量非常少。原因很現實:品牌更重視成本,然而 Circulose® 的價格比傳統材料高出約三成,還需要額外測試與調整。
更何況,再生材料來源分散、品質不穩,加上供應鏈流程不熟,品牌與工廠多半選擇觀望。最終,Circulose® 難以被納入主力商品線,擴產後的供給也缺乏對應需求。
3.節奏錯配:導入速度跟不上時尚週期
Circulose® 的導入流程平均要 6~12 個月,包含測試、打樣、重新設定流程等,但快時尚品牌的設計週期只有 4~6 週,兩者節奏完全搭不上。
對講求「快上架、快變化」的時尚產業來說,Circulose® 的導入速度跟不上節奏,最終只能淪為形象包裝,難以進入日常生產流程。
儘管條件看起來都到位了,Circulose® 卻是卡在門口的創新——進不了產線,也變不了真正的生意。
供應鏈創新需要的不只是產品,而是一條被設計過的導入路徑
Renewcell 的失誤在於高估了品牌的整合能力,低估了供應鏈變革所需的節奏鋪設與中介角色。
品牌不會為一項原料重寫整條供應鏈;中游加工廠若缺乏穩定訂單與導入資源,也不會主動改變流程;整體系統若無誘因、節奏設計與導入機制,創新只能停在理念或試驗階段。
這場創新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系統沒有一起動起來。
從系統斷層到重新佈局: 臺灣如何讓循環創新真正落地?

回過頭看臺灣,紡織產業雖不在創新前端,也不主導品牌決策,卻恰恰落在供應鏈中段,一個可以「接球」、轉化創新的關鍵節點。
我們擁有從紗線、染整到成衣的一貫製程能力,垂直整合程度高,讓新材料導入與驗證能在系統內順利展開。近年來,已有多項在地實踐,展現出從「材料技術」與「實際應用流程」雙軌並進的潛力:
台塑的|單材設計,簡化回收:整件衣服僅用一種材料製成,可直接回收熔解,簡化分類、減少處理能耗。
新光 × Ambercycle |串接跨境供應鏈平台:引進國際回收技術,結合在地加工量產,打造品牌可大規模採用的高純度再生材料,連接品牌與供應鏈。
這些案例不僅著眼於技術或材質開發,更從系統中找出可行的切入場景,設計一條「接得住、走得動」的導入路徑。業者能逐漸從單一材料創新,邁向整合思維:一方面開發再生與低碳材料,另一方面同步思考如何讓這些材料順利嵌入現有製程與商品開發流程。
Slash 的觀點與思考
Renewcell 的案例告訴我們:再前瞻的技術,如果落在錯的位置,沒有對應的承接節點與轉化條件,就難以真正走進市場。
供應鏈不是自然就會改變,它需要動機、節奏與設計。品牌承諾不是訂單,製程配置也不會自動適配。真正能夠推動永續材料落地的,比起單點創新,更需要整條供應鏈上的對位與協作:
材料要落在對的位置
節奏要能相互搭上
願意實際承接的夥伴
所以問題不只是「這是不是好材料」,還要思考:它被設計進了哪個環節?供應鏈準備好了嗎?我們,是否站在能讓它往下走的節點上?
這是 Renewcell 留給我們的提醒——創新不是跑得快,而是要被接得住。
品牌近況更新(2024.6)
2024 年 6 月,Circulose 官方 Instagram 宣布迎來新董事會與營運團隊,包括前 H&M 執行長 Helena Helmersson 加入擔任董事長,並啟動平台化轉型計畫「CIRCULOSE® Forward」,希望以更貼近供應鏈需求的方式,重新打開合作通路。
目前 Circulose 持續營運中,並已與唐山三友化纖等國際廠商簽署策略合作,進行再生纖維 ReVisco™ 的應用開發。這些行動顯示:雖然首輪商業推進失利,但這場循環創新並未結束,而是進入轉型與重構的新階段。
👉 Instagram 官方貼文|Circulose 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