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撐起全球供應鏈的臺灣中小企業,如何拿回市場主導權?

  • 作家相片: studio Slash
    studio Slash
  • 11月17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2天前

臺灣製造業長期以來都是全球供應鏈裡的重要角色,從塑膠、紡織到金屬加工,我們的技術和品質都備受肯定。但隨著全球品牌對環保永續的要求越來越高,台灣製造業面臨的不只是把產品做好,更要思考如何在新的遊戲規則裡,從過去「配合客戶」的角色,轉變為「引領市場」的關鍵玩家。


不過,當我們談到永續轉型,企業老闆們心裡想的到底是什麼?是不得不跟上市場腳步?還是真的看到了商機?


為了更了解企業的想法,Slash 透過調查,直接詢問了這些正在轉型路上的中小企業,試圖找出影響他們決策的核心關鍵。


ree

永續轉型,為何已不再是「選擇題」?


Slash studio 藉著 2023年 IDDI 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補助計劃以問卷與訪談的方式,深入了解台灣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需求。我們共收集了68 份問卷(其中製造業佔 73.33%),並訪談了8 家企業,涵蓋塑膠、紡織、水泥、金屬、石化、零售等台灣的中小企業。結果發現,台灣中小企業之所以開始認真思考永續轉型,其實是面臨了以下三個迫切的挑戰:


① 夾在品牌與代工之間,資訊不夠透明

許多中小企業的角色,就像是夾在品牌商和市場之間。大部分的決策都得聽品牌方的,能自己掌握的權力有限。加上市場資訊多半是從品牌端間接傳來,導致應變速度慢,很難跟上趨勢。


② 對永續轉型的理解不夠全面

即使有些企業已經有永續意識,大多還是把重點放在「環保」,比如減碳或廢棄物管理,很少顧及「社會」和「企業治理」層面。但事實上,如果能把內部管理也納入永續範疇,不僅能建立更好的企業文化,員工也會更認同並主動參與,讓轉型效果事半功倍。


③ 數位化和永續轉型,還沒有真正結合

近年來,許多企業都投入了數位轉型,但大多數人還沒想過把數位技術和永續發展結合在一起。舉例來說,如果能善用數據分析來優化能源使用、減少浪費,不僅能降低環境負擔,還能節省成本,讓數位與永續相輔相成。



轉型雖難,但為何還是要走這條路?


儘管挑戰重重,許多企業依然選擇積極行動。驅動他們前進的,不只是市場壓力或法規要求,而是看到了永續轉型背後的巨大商機。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中小企業投入永續轉型的首要原因,是為了「開發新市場與新商業模式」。其次是希望能盡到社會責任,為環境和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同時滿足供應鏈與消費者的期待。


特別是在塑膠和紡織產業,除了市場拓展,企業更看重「提升品牌形象」,並希望符合國際品牌對供應鏈透明度和環保標準的要求。這反映出台灣中小企業的心態正在改變——從過去的「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布局」。過去,轉型主要是為了符合法規或滿足客戶需求,如今,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永續轉型不只是「達標」,更是一種創造市場機會的方式。


當然,法規仍然是影響企業決策的重要因素。根據調查,我們發現企業不只希望「符合法規」,更會提前思考未來可能的政策變動,把永續當作風險管理的一環。這代表「永續」不再只是單純的環保議題,而是與市場競爭力、品牌價值、甚至企業未來生存緊密相關。



想做轉型,卻卡在哪?


在永續轉型的路上,很多企業都有同樣的困惑:「知道這是趨勢,但到底該從何開始?」主要挑戰有以下幾點:

  • 市場資訊太少:找不到成功的參考案例,很難評估轉型的風險和回報。

  • 缺乏專業人才:永續轉型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但大多數中小企業內部沒有相關人才。

  • 資金壓力大:調整生產流程、採購新設備都需要成本,回收期又長,讓企業顧慮重重。

  • 供應鏈難以配合:製造業的轉型需要整個供應鏈一起行動,如果上游或下游的廠商沒有同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 市場接受度不高:消費者對永續產品的需求還不夠成熟,企業很難透過市場來回收轉型成本。



永續轉型,有哪些可行的關鍵作法?


從這次的調查來看,企業在轉型過程中並不是毫無頭緒,反而有幾個值得著手的突破點。如果能夠抓住這些關鍵環節,不只是減少試錯成本,甚至能將轉型變成競爭優勢。


  1. 找出對的切入點,從被動變主動

很多企業想做永續,但最大問題是「不知道從何開始」。最有效的方式,是先盤點自家現況與產業特性,找出最適合的機會點,並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行動方案。這樣一來,資源才能發揮最大效益,也能降低風險。


  1. 借鏡成功案例,讓轉型更安心

對台灣企業來說,永續轉型還算是個新議題。與其自己摸索,不如參考產業內的成功案例,學習他們的可行做法。這樣不僅能省下時間,也能降低轉型帶來的不確定性。


  1. 強化內部治理,讓永續成為競爭力

多數企業目前將永續轉型聚焦在環境面向,像是減少碳排、廢棄物管理,但企業治理其實才是讓轉型能夠長久發展的關鍵。如果公司內部沒有建立穩定的制度,員工無法認同轉型的價值,那就很難真正落實。特別是台灣傳統產業,因為環境和企業文化的關係,本來就不容易吸引年輕人,如果能夠透過轉型,改善企業文化,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會提升。


4. 建立合作夥伴,找到雙贏模式

製造業的轉型,光靠單一企業是很難成功的。調查顯示,企業不僅需要技術升級,更需要與供應鏈夥伴一起行動,才能真正發揮影響力。像是:

  • 同業交流: 讓同業互相分享轉型經驗與技術創新,加速整個產業的適應速度。

  • 供應鏈跨域合作: 透過異業合作,共同開發新的循環經濟模式,擴大市場影響力。

當企業願意把轉型的影響力擴展到供應鏈,不只可以符合市場趨勢,另一方面也直接提升產業競爭力,讓自己在市場上擁有更穩固的定位。



全球市場競爭,如何化被動為主動?


根據這次的調查結果,Slash 也發展出對應的工具與策略,幫助台灣製造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轉型方向,透過實際操作,少走冤枉路、省下寶貴時間。


永續轉型,不能只是被動跟風,更不能等著被淘汰。在全球標準不斷提高的現在,永續已不只是一句環保口號,更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所以,我們該做的不是被動等待客戶發號施令,而是主動出擊,讓自己成為供應鏈中無可取代的核心角色。

Slashstudio_Logo_白2.png
  • LinkedIn
  • Facebook
  • Instagram

Contact us

© 2025 Slash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斜作股份有限公司

info@slashstudio2020.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