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永續紡織工作坊,讓設計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 作家相片: studio Slash
    studio Slash
  • 11月1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11月18日

學校上課大多是老師講、學生聽,但如果能讓企業和學生直接對話,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2024年,Slash studio 和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合作,特別為中南部的企業規劃了兩場永續工作坊。其中一場,我們邀請了位於高雄的紡織公司鎰呈行,與來自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南實踐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時尚設計系等三校的學生,一起探索設計如何能回應產業的永續挑戰。


這場工作坊不只是單純的教學,更是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產業現況,將設計思維融入真實的產品開發中。在工作坊開始前,我們特別進行了企業訪談和專家會議,深入了解產業在永續轉型上的困難,確保這場產學對話能切中核心,讓學生提出的設計更有價值。


2024年,Slash studio 和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合作,特別為中南部的企業規劃了兩場永續工作坊。
2024年,Slash studio 和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合作,特別為中南部的企業規劃了兩場永續工作坊。


Day 1 | 探索永續紡織的知識脈絡


工作坊的第一天,我們從產業視角出發。專家們分享了紡織產業的永續趨勢,並帶領學生認識循環設計的三大核心價值,以及線性經濟與循環經濟兩種商業模式的差異。


學生們開始思考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他們親自面對企業遇到的問題,練習拆解產品設計的關鍵面向,從不同角度發想解決方案,挑戰如何讓設計更符合「永續」的目標。


這段體驗讓學生們有機會將學校所學的「設計」思維,與真實的產業現場緊密連結。


Day 2 | 從知識到實作,一起尋找永續解方


第二天,主題從產業知識轉向設計應用。學生們扮演「新進夥伴」的角色,主動與現場的專家、設計師及產業代表交流。他們需要主動提問、蒐集資訊、討論細節,才能獲得提案所需的關鍵資訊。


這個過程讓提案更完整,也讓學生和專家們有機會從不同角度,重新思考設計與產業的關聯。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


❝ 設計不僅是創造產品,更會牽動整個產業的運作方式 ❞


產品的誕生始於設計,設計師的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後續的供應鏈。例如,選用不同的材料會影響生產時的污染程度,而提高產品的耐用性則能延長使用壽命、減少資源浪費。


當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提案,他們面臨的挑戰包含創意發想,還要考量市場需求與製造可行性。透過實際操作,學生們更貼近產業,親手拆解產品設計的各個環節,理解設計如何與永續發展緊密相連。


分組主題|從起點思考永續——設計如何改變資源流動?


分組討論的主題是讓每個小組挑選鎰呈行的一款主打產品,作為設計提案的核心。設計師是產品誕生的起點,因此,設計師最初的每一個選擇都牽動著整個供應鏈與環境。我們希望學生能從源頭就將循環設計的概念融入其中,目標不僅是做出好產品,更是為了讓資源能被被有效利用、減少浪費,進而創造出具有長遠價值的設計。


分組討論的一開始,學生就必須以此為出發點來深入思考:

  • 材料選擇:能否使用可回收或可分解的永續布料?如何減少污染?

  • 使用者與使用情境:誰是這款產品的使用者?如何讓使用體驗更符合永續精神?


這個過程讓學生在了解真實產業現況後,能將想法化為具體行動。他們深入探討永續產品的生命週期價值鏈,思考如何透過設計延長紡織產品壽命並做出關鍵決策;同時也運用設計系統思考,學習如何應對永續挑戰,並協助企業更有效率地轉型。


這個過程讓學生在了解真實產業現況後,能將想法化為具體行動。
這個過程讓學生在了解真實產業現況後,能將想法化為具體行動。

最終成果:靈感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藉由跨校交流,各組針對這次的課題提出設計點子,並在最後向企業展示成果。企業給予的回饋也不單是一般的評分,還包含實質的建議,讓學生有機會調整提案,使設計更貼近實際應用層面。


短短兩天,學生們從認識產業、掌握循環設計,到完成產品提案,將設計與製造的關聯變得更加具體。這場學界與業界的對話,讓原本的紙上靈感,一步步轉化為實際行動,為永續發展開創了更多可能性。


藉由跨校交流,各組針對這次的課題提出設計點子,並在最後向企業展示成果。
藉由跨校交流,各組針對這次的課題提出設計點子,並在最後向企業展示成果。

短短兩天,學生們從認識產業、掌握循環設計,到完成產品提案,將設計與製造的關聯變得更加具體。
短短兩天,學生們從認識產業、掌握循環設計,到完成產品提案,將設計與製造的關聯變得更加具體。

審稿支援:路編

內容編輯:M編


Slashstudio_Logo_白2.png
  • LinkedIn
  • Facebook
  • Instagram

Contact us

© 2025 Slash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斜作股份有限公司

info@slashstudio2020.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