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牌不只是說好故事:如何讓永續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 studio Slash

- 5月29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11月17日
從品牌價值鏈、治理與溝通,深入探討永續轉型中品牌的關鍵角色。
企業熟悉的問題,不只是永續問題

對於許多在產業中深耕多年的中小企業來說,品質和技術早已是基本功,但他們仍常遇到這樣的困擾:
「我們的產品明明很好,但客戶總覺得跟別家差不多。」 「永續我們也有在做,但不知道怎麼讓市場看見。」
當品質與技術不再是差異化,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被市場看見、被消費者記住,並創造一個非選擇你不可的理由。
許多企業因此選擇「做品牌」來補強:更新識別、拍廣告、找代言人、重新設計網站。但這樣的投入真的有效嗎?還是只是讓公司看起來「好像有在做事」?
事實上,品牌應該是企業轉型的起點。品牌策略應在行銷執行之前,成為企業經營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品牌,定義行動的理由,也對齊前進的方向
許多人認為,品牌只是用來溝通的工具,像是說一個動人的故事、設計一套好看的識別系統,或是經營熱絡的社群平台。這些當然很重要,但如果缺乏核心策略,這些努力最終只會是短暫的表象。
我們在與企業合作時發現,「品牌沒發揮效用」通常源於兩種情況:
策略各自為政:在轉型初期,企業沒有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導致各部門單打獨鬥,難以協調一致,轉型也因此無法聚焦。
淪為對外宣示:企業雖然投入資源進行品牌設計,卻發現這些成果無法解決轉型過程中的根本問題,最終只變成對外的口號或短暫的熱潮。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品牌沒有被設計成組織內外協作的核心策略,自然難以支撐企業的結構性轉變。品牌應回歸其策略本質,幫助企業釐清「為什麼要做」以及「如何一起做」,並在決策與執行之間建立起穩固的連結。
真正的挑戰與機會:品牌力量來自於共創
當企業覺得「產品或技術不被市場看見」,問題通常不在於說明得不夠清楚,而是品牌沒有提供足夠的空間,讓所有夥伴都能清楚看到自己的角色與好處。
如果這些環節沒有被明確設計,即使故事再動聽、口號再響亮,也難以轉化為長久的信任與認同。
一個好的品牌策略,不該只是告訴市場「你是誰、賣什麼產品」,而是要設計出一套清晰的系統,回答幾個更根本的問題:
誰是你的真正夥伴?(而不只是你以為的消費者)
你希望他們如何參與?他們為什麼會願意投入?
你能提供什麼樣的證明與承諾, 讓這段關係值得信任?
這代表品牌策略必須深入到更核心的層面,包括企業的價值觀、供應鏈夥伴的角色,甚至是消費者參與的動機設計。真正有力的品牌策略,不只是說出動人的故事,更要設計出一套能讓所有相關人士都願意主動參與的價值交換機制。
怎麼讓品牌策略真正動起來?掌握這四個關鍵
內部要先講清楚:品牌和公司目標要一致
品牌的力量,來自於它和公司的使命、管理方式和發展方向緊密相連。我們會先從這些根本點出發,幫你理清品牌的承諾和價值,讓品牌有一套可以長久運用的原則。
從產品鏈找亮點:用實際運作來設計品牌
一個品牌最特別的地方,往往藏在它實際運作的環節裡。我們會分析你的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過程,找出哪裡最有價值、最與眾不同,讓品牌的設計是基於真實情況,而不是憑空想像。
換個方式說話:讓大家聽得懂
不是每個人都會仔細讀你的永續報告,如果他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再好的願景也難以引起共鳴。我們會透過調查和訪談,找出你的品牌語言哪裡說不清楚,並設計出真正好懂、好記的表達方式,讓品牌不再只是自己覺得很棒。
設計可以參與的活動:讓品牌從口號變成行動
當品牌能設計出讓人參與的活動,它就不再只是單純的說明,而是一個可以分享、可以一起執行的行動計畫。我們會幫你設計有明確步驟的參與方案,像是產品回收流程、用戶倡議活動或與通路夥伴的合作計畫,讓你的品牌策略真正從紙上談兵,走進生活。
永續新浪潮:重新定義品牌競爭力

過去十年,消費者的期待悄悄地改變了:他們不再只看重價格和功能,更在乎信任與企業的承諾。永續,也從加分題變成企業競爭力的基本門檻。
多數企業做永續,是為了符合法規;少數企業則用永續來改變市場規則。而那些能在產業中掌握話語權的企業,往往有個共通點:他們用品牌來引導組織的行為。這樣的品牌,不會因預算縮減或設計改變而失去核心價值。
當品牌成為永續轉型的領航者,才能讓消費者看見選擇的價值、讓通路夥伴理解合作的利益,並讓組織內部達成行動共識。
Slash Studio:你的永續策略夥伴
我們以循環設計為核心,協助企業由內而外建立一個能持續獲得市場與內部信任的品牌系統。
我們能幫助你:
從品牌治理和價值鏈中,找出最具影響力的永續特色。
重新定義品牌語言,讓外部市場與內部團隊都能理解並信任。
設計可執行的行動方案,讓品牌從單純的說故事者轉變為實踐者。
如果你也希望讓品牌更有說服力,成為推動企業成長的力量,歡迎與我們展開對話,一起開啟屬於你的品牌之路。


